事关高中教育!德州市教体局最新发布!

2023/3/17 11:57:25   来源:德州教育体育    

  中考将至

  家长如何选择高中教育

  德州市教体局最新发文

  ↓↓↓

图片

  中考将至,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普通高中学校还是选择中职学校困惑苦恼。其实,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都属于高中阶段教育,学生完成学业即可获得国家认可的高中学历。那究竟有什么不同呢?

图片

  请各位家长、同学关注各中职学校公众号,了解学校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,欢迎选择职业教育。

  附件:德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表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  此外,市教体局网站最新发布

  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招生简章

  市体校招生报名开始了

图片

  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(以下简称:市体校)是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唯一的一所公办现代化新型体校,是全市竞技体育和优秀体育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龙头。学校坚持“读训并重,全面发展”的办学宗旨,以培养高素质新型体育人才为己任,重视拔尖创新型运动人才的培养,为国家、省运动队和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,鼎力搭建全市体育特长学生的成长平台。

  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76年。为加快推进我市竞技体育发展,市委、市政府决定2021年重新组建。目前,市体校已形成教学、训练、科研相结合的、完善的运动员培养体系,开设了田径、拳击、摔跤、举重、篮球、游泳、武术散打、武术套路、橄榄球、乒乓球、排球、柔道、皮划艇、赛艇、自行车、射击等十余个运动项目。学校师资力量强大,所有专业教练员均有在省队专业运动员经历,在运动队训练期间代表国家、省参加国际和国家级比赛,均多次取得全国、全省冠军。长期以来,市体校为德州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,涌现了奥运会季军郭淋淋(赛艇)、亚运会冠军焦华锋(古典跤)、全运会冠军耿文博(铁人三项)、刘龙(散打)、李燕(赛艇)、程冲(田径)、骆玉玺(田径)、陈永强(橄榄球)、刘俊奎(橄榄球)以及多名全国、省比赛冠军,另有多名学生升入高等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深造,为德州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  为响应市委建设特色体育名城的号召,推动市体校高起点快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,按照“名校助推,科学布点,体教融合”的发展策略,市体校将与德州一中附属中学、德城区明诚学校、齐河一中、禹城一中等学校深度合作,充分运用其文化课师资、文化教学、文化资源优势和市体校专业教练、科学训练、人才输送优势。运动员管理由市体校和所在学校共同负责。市体校教练员负责运动员专业训练,文化教学由合作学校按新课程标准配备优秀教师执教,从训练和文化教学两方面培养新型优秀体育人才。

  招生录取

  (一)招生对象和数量:2023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招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特长生共200名,在市体校和合作学校就读训练。

  (二)报名资格:热爱祖国、遵纪守法、品德端正、热爱体育、作风顽强、身体健康的德州市内学生;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者。

  (三)录取流程

  1.学校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初审,初审合格者将收到试训通知电话。参加试训的学生须携带报名表(请从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微信公众号下载)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身份证、户口簿复印件各1份,本人近期1寸免冠照片2张及必需生活用品。

  2.参加试训的学生须携带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纸质保单(若无,可在学校现场购买七日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)和县级及以上医院体检证明(主要项目:内科、肝功能、心电图、乙肝全套)。

  3. 录取办法:试训结束后,进行体育专项和文化课测试,依据测试成绩,择优录取。

  学生发展方向

  (一)专业队与高中阶段学校

  1.学生如在省比赛中取得前三名成绩,可视情况选拔推荐到省队训练。

  2.开通升学“绿色通道”。市体校优秀运动员代表德州参赛获得省锦标赛、冠军赛、U系列青少年比赛个人项目前8名、团体项目前8名或进入省运会决赛阶段,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,可特招进入市体校、市属高中、市内学籍或户籍所在地高中学校。

  (二)高中后主要去向

  1.通过单招或普通高考进入高等院校。

  2.培养成省级以上高水平运动员。

  3.参军或到机关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就业。

  4.社会体育行业健身教练等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人才。

  线上报名:请识别下方小程序于3月16日—3月23日报名

图片

学校地址: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崇德八大道5666号

  咨询电话:6011627、6011686

  (德州市广播电视台奏嘛新闻出品)

编辑:高敏    责任编辑:徐茸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