汇盈金服抓住共享金融发展路径与重点 促互金行业繁荣

2016/11/30 15:30:43   来源:商业电讯    

  所谓共享金融,就是通过大数据支持下的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,构建以资源共享、要素共享、利益共享为特征的金融模式,努力实现金融资源更加有效、公平的配置,从而在促使现代金融均衡发展和彰显消费者主权同时,更好地服务于共享经济模式壮大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
  汇盈金服(美国上市公司股票代码:SFHD)创始人、董事长刘伯党先生表示,互联网金融凭借互联网高效、便捷等本身具有的共享性质和金融属性,推动着共享金融的创新与发展,而共享金融的繁荣,也必将深刻积极的影响互联网金融。

  展望未来,汇盈金服认为,应该在如下方面着力打造共享金融:

  第一,金融终端的资源与功能共享。

  在主流金融运行模式下,普通百姓的资金只能通过银行、股票和债券、复合型的证券化产品等,进入到一国的“金融血管”之中。在此过程中,普通百姓往往缺乏有效的话语权,只能作为金融机构“厂商”的“原材料”提供者。

  在共享金融发展模式下,首先意味着作为金融产业链上游的普通百姓,应该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、拥有更高的地位。因为,普通百姓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、开放的平台、众律性的规则,而低门槛地直接成为金融资源的供给者,使得金融产业链进一步“前移”,从而对主流金融部门的“谈判权”形成制约。这就意味着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实现了与金融部门的责权“共享”。

  第二,金融媒介与渠道的共享。

 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大平台经济时代,平台的参与主体越多,对于供给、需求、中介各方的利益和价值就越大。平台经济的开放特征,与传统金融部门的封闭式发展,本来就形成鲜明的对比。平台经济与金融的发展,恰恰反映了共享金融的核心思想。

  传统的金融与非金融部门的边界进一步模糊,主流金融机构面临更加明显的“脱媒”,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中,成为重要的金融资源流转中介。

  以互联网金融平台汇盈金服为例,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开发水平和严谨的风险把控,使普通百姓接触到更安全以及多元化的金融产品,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金融投资需求。汇盈金服围绕渠道共享、信息共享、财富共享,创造了令人振奋的成绩。

  第三,金融消费与需求的共享。

  对于金融消费和需求来说,面临的是日益复杂多样的金融产业链,而新技术和制度变化将有助其“拨云见日”,更充分地参与到金融运作之中。

  一则,对于需要金融资源流入来维持的企业部门来说,其中的小微企业是最为“饥渴”的需求者,有限的金融资源支撑着其在就业方面的巨大贡献。共享金融的理念和模式,必须着眼于为其创造可持续的金融“输血”模式。

  二则,正如我们前面所言,金融资源的流动并非单向,而是双向甚至多向,在众多维度上同时交织在一起。例如,普通百姓也是消费金融的资金需求者,企业可能是资产管理的资金供给者,在此过程中,应促进以共享理念来提升不同定位中的企业和居民对于金融中介的“谈判权”。

  三则,推动金融创新更加重视需求导向,在技术可行的支持下,实现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和多样化是必要的。

  第四,金融风险与监管的共享。

  一方面,现代金融体系之所以存在许多功能缺失,原因之一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或弥补的高成本。例如,在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,信息的不确定、信用基础的缺乏等加重了金融服务困难,而如果实现不同组织与主体的信息系统交互、风险合理共担,则有助于介入那些传统的金融“空白区”。

  另一方面,共享金融的探索可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,尤其是对于难以进入到传统金融体系来积累信用的主体来说,介入共享金融实践可以为其创建金融信用基础。同时在“人人参与”的新模式中,自律与他律成为能否继续参与的前提,这也使得传统金融监管难以覆盖的“盲区”受到公共金融规则的约束,从而实现新旧监管模式的共存。

  第五,金融与实体的共享式发展。

  无论在经济还是统计意义上,金融与非金融部门,在本质上就是相依相存的,金融部门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是与实体部门交易完成的,只是随着金融部门权力的扩张和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失控,才出现了某些“自我游戏”式的交易。

  共享金融强调的是与实体经济的共赢发展,与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质不谋而合,汇盈金服始终坚持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人,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化进步。

  总之,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平台经济、移动支付改变着我们的经济与生活,也使过去“乌托邦”式的经济金融梦想成为现实。虽然仍面临众多外在挑战和障碍,也有内在的缺陷和不足,但共享金融完全能够探索出一条通往“金融与美好社会”的梦想之路,而汇盈金服也将借由这条路,走向更光明的未来。

编辑:刘月    责任编辑:胡立荣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中国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